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直至十余年后,影片《天下无贼》中葛优这句台词仍具有现实意义。人才以及其背后所能带来的经济及社会价值令其成为追捧对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自2017年起,以二线城市为首的各地政府纷纷发布相关政策,向人才抛出橄榄枝。
进入2019年后,“抢人大战”的硝烟似乎没有散去之意。仅4月而言,就有杭州、宁波、苏州、呼和浩特等地推出人才新政,且多在落户及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待。
那么,人才政策又将催生出怎样一副人口迁徙流向画卷,而人口变化对当地住房需求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多地“求贤”
4月25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缘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下称“博州”)发布了一条引进人才计划公告。其甚至在公告中点明,这是一次“面向疆内外高校集中开展(的)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活动”。
记者发现,上述人才政策似乎是博州为数不多的对于其“求贤”意愿的直白表露。从内容来看,博州将着力点放在了住房方面。举例而言,博士将享受120平方米精装住房一套,5年工作期满直接赠予;或5年工作期内免费居住公寓房,期满后一次性给予50万元住房补贴;工作期间保障交通工具。
无独有偶。博州人才政策对于住房方面的关注在其他三四五线城市动作中也有所体现。
比如,4月22日,湖北十堰就曾出台综合性人才政策,对人才提供3年免费的人才公寓,以及对在十堰城区无自有住房的人才,给予5万元至5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此前,海南海口、安徽芜湖等地也出台过类似不同优惠力度的安居保障。
“人才要进入,关键要做到‘安居乐业’,购房安居补贴就是具体实施措施。”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放宽视角,早在2017年、2018年经历过几轮人才“厮杀”的二线城市也正在加紧加码升级人才政策,且多涉及住房方面。
4月21日,浙江宁波发布最新人才政策解读,其中,高层次人才不仅发放15万-800万元的安家补助,对于自引进之日起3年内,在宁波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的各类人才,还给予购房总额20%,最高20万-60万元的购房补贴。将时间向前推,4月18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出台有关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的试点实施办法,文件提出,具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可在呼和浩特科技城范围内以项目所在区域市场价格的50%购买住宅。
这场对于人才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城市之间。“战火”已悄悄弥漫至区、县等更小的行政单位。
4月16日,江苏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政策规定,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房源面向优质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定向优惠出售;符合购房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经认定后给予优购房实际销售价格20%-30%不等的折扣奖励。此外,浙江宁波北仑区、石家庄正定县等均曾出台特定至各行政范围的人才政策。
不过,一位三线城市人才申报工作者对记者表示,对于很多高精尖人才来说,其毕业学校及其随后落户第一选择地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从实操上带来一定困难。
“因很多城市都有普惠性的人才政策,选择性较大。城市吸引力更多在于当地产业环境及项目落地支持。如仅提供住房等优惠,没有产业支撑,那一方面人才是否会被留住并发挥其价值是问题,另一方面,这类政策或更多吸引限价政策下的购房客。
康达信阳江ISO9001认证咨询公司致力于卓越管理,更多ISO认证咨询业务:ISO9001认证咨询、14001认证咨询、OHSAS18000认证咨询、IATF16949认证咨询、ISO13485认证咨询、ISO27001认证咨询、SA8000等服务都可以联系我们!客服热线:189233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