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韧性引起各界的讨论。一个共识是,城镇化的巨大发展空间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动力之一。那么,城镇化应该如何推进以更有效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就城镇化等话题采访了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在他看来,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也影响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建议,通过空间来降低城镇化的发展成本、让农民能够低成本进城推动户籍改革等解决城镇化成本过高的问题。
此外,在谈到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的问题时,他表示,要解决房地产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地方政府转型的问题,改变以往依靠卖地增收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在观念和体制上都要进行变革。
对于公众关注的房地产税,他认为,从改革的出发点上看,推出房地产税是一件好事儿,但目前并不是推出房地产税最好的时机。
记者:近期学界的一个观点是,城镇化的巨大发展空间是中国经济韧性和动力之一。我比较好奇的是,城镇化应该如何推进以更有效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李铁:过去三四十年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成果,但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积累下来的一个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其成本过高。成本过高会导致什么问题?比如,最近大家热议的很多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去投资,但实际上,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前,企业的产业链转移就已经出现了,而产业链转移的核心原因就是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土地成本高、体制成本高等。
解决成本高的问题并非无路可走。第一,可以通过空间来降低城镇化的发展成本。目前中国城市间关系并非平等竞争,中心城市利用行政力量带动资源进入,要素要向高等级城市集中,全国向直辖市集中,各省向省会城市集中,各地区向地级城市集中,这也导致了高等级城市侧重于追求城市质量,忽视城市对就业人口容纳功能。而低成本中小城市和都市圈的小城镇活力普遍被遏制。当部分中心城市的发展因成本高难以继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的时候,可以把发展空间扩大、延伸到周边的中小城市、小城镇,释放出中小城市、小城镇的活力。
康达信阳江ISO9001认证咨询公司致力于卓越管理,更多ISO认证咨询业务:ISO9001认证咨询、14001认证咨询、OHSAS18000认证咨询服务都可以联系我们!客服热线:18923324126